歷史沿革
本科自民國五十五年八月設立,遙想當年,在簡單的設備和環境中,本著對教育的熱誠,眾多教育前輩的努力之下,藍縷蓽路,一路走來。隨著經濟發展與時代蛻變,學生從個位數增至十位、 數十位,至目前數百位同學;從單班到雙班;從平房變為大樓 ,至現在軟硬體設施。 |
食品加工科簡介、現況說明、發展計劃及長期目標 (一)現況 1. 現有六班,學生222人。科主任一人、教師七人、技士一人、技佐一人。 2. 四技二專升學管道暢通,持續加強升學輔導,使得升學率逐年提升(94學年度本科錄取率88%、95學年度本科錄取率75%、96學年度本科錄取率71%,97學年度本科錄取率78%,98學年度本科錄取率68%,99學年度本科錄取率79%,100學年度本科錄取率72%)。 3. 培養學生一技之長,提升學生相關職類的考照率(96學年度烘焙檢定100%及食品檢驗分析檢定92%,97學年度烘焙檢定85%,98學年度烘焙檢定92%及食品檢驗分析檢定88%,99學年度烘焙檢定94%及食品檢驗分析檢定92%,100學年度烘焙檢定82%及食品檢驗分析檢定97%)。 (二)食品加工科科教育目標 1.傳授食品加工及食品檢驗分析基礎技術之原理。 2.培養學生熟練食品加工及食品檢驗分析之技巧。 3.培養勤儉、積極及敬業之工作態度。 4.提升人文素養及進修能力,以奠定生涯發展之基礎。 5.培養學生重視與結合地區產業動態,以達學用合一之目標。 6.培養學生具有從事產銷、經營及服務之能力。 (三)食品加工科教學環境 配合99學年度新課程實施,依部頒標準重新規劃各實習工廠。 1、第一實習工廠(新工廠): A.一樓:規劃為罐頭實習工廠、肉品實習工廠鍋爐室。 B.二樓:規劃為科辦公室、烘焙實習工廠。 C.三樓:規劃應用微生物實驗室、多媒體視聽教室。 D. 第一實習工廠(新工廠)與第二實習工廠(舊工廠)地下室通道部分規劃為微生物利用實習工廠(含發酵及冷凍),以符合新課程需求。 2、第二實習工廠(舊工廠): A.一樓:主要規劃為綜合實習工廠(含米食、麵食實習工廠)。副規劃成為餐飲實習工廠(含飲料與調酒、餐飲服務)、 B.二樓:規劃為食品化學實驗室、食品檢驗分析兩間實驗室 C.三樓頂加蓋以解決隔熱與防漏的老問題,將來規劃增設為乾燥食品工廠,裝設乾燥與調理設備、貨物起重機。 D.整修第二實習工廠內部硬體設施,增加一間具有多媒體設備之完善教室,以改善教學環境,增進學習效果。 E.重新規劃給水、排水及瓦斯、改善電力系統(接地與漏電斷路系統)及廢氣排放系統,符合實用及衛生環保需求。 F.一、二樓裝設吸音天花板,減少上課回音干擾。 3、食品加工科辦公室:是老師及學生最佳的溝通園地,內有豐富的資源,等待學生們去挖掘。 4、食品加工科成品展示及教學成果中心:近日另設置一間食品加工科成品展示及教學成果中心,做為食品加工科研究討論及師生溝通之最佳場所。 (四)發展計畫 1、賡續鼓勵並協助學生參加技術士檢定,並積極爭取設立其他職種技術士檢定試場,現設有烘焙丙級及檢驗分析丙級國家證照考場。其他如化學、米食、麵食…等職種亦可考慮增設,以擴展學生就業管道,提升市場競爭力。 2、配合教育部及苗栗縣政府終生學習理念,辦理社區居民之推廣服務工作,辦理推廣教育,方式力求多采多姿,以提供一般民眾有終身受教育的機會,民眾短期食品加工訓練班,以回饋鄉裏。 3、提供食品加工、微生物及食品檢驗分析之技術諮詢服務。 4、充實本地區特產品-草莓的製造設備,如草莓蜜餞之研發,進而帶動地區性食品加工業之發展。 5、推動四健會作業,培養學生敬業精神與職業道德,激發學習潛能,提升技能,培養食品企業經營理念。 6、持續加強升學,並輔導就業,務期達到每一位畢業生「升學無阻礙」、「就業無障礙」的目的。 7、積極籌劃參加全國技能競賽及修訂全國技藝競賽實施辦法,檢討課程需求,期許獲得佳績。 (五)長期目標 1.充實食品科技所需之基礎科學知識,培養國家建設及產業發展所需人才。 2.進行社區教育資源整合,建構多元適性教育系統,加速落實高中職社區化之目標。 3.配合產業特色與技職一貫課程,規劃共同核心課程,以提升基礎能力,並建立社區本位課程。 4.訓練學生具有將知識加以運用、創新,能利用團隊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 5.養成學生具獨立、思考力及創意嘗試的能力,並建立正確的基礎科學研究態度,以奠定未來在高科技研究發展的基礎。 6.分享辦理經驗與心得,提供適性學習系統,共同提升教育品質 。 |
發展特色: 1. 積極協助學生取得相關職類之丙級技術士證照 2. 推動產學合作,與地方產業結合,研究開發特產加工 3. 配合四健會共同作業培養學生產製銷一元化之經營理念與技術 |
畢業後適任工作: 1. 於各類食品加工業、餐飲服務業、生物技術公司,從事製造、分析、檢驗、品管之基層技術工作。 2. 自營各類食品加工業、餐飲服務業等 |